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实习生 唐洁颖 通讯员 陆松全 陆安忠)“虫茶是什么东西啊?我以前从没听说过嘞!”“这种茶泡出来好喝吗?它有什么独特的功效吗?”“这茶卖得贵吗?做茶的人赚钱吗?我们那也能发展吗?”
7月1日,全国林下经济珍奇产品(虫茶)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举行,立即吸引了一大群前来景区游览的游客驻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让场外的工作人员一时都应付不过来,大家都意想不到,小小虫茶竟然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探究:虫茶并不是茶,食用方法与饮茶相近
(资料图)
虫茶是湘黔桂边界侗、苗等少数民族传统的茶饮,是一种小众的林下产品,最早记载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具有清热、祛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专家介绍,如果用茶的科学定义来衡量,其实这虫茶并不是茶,只因其食用方法与饮茶相近,冲泡之后色如茶水,故有“茶”名。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苗民起义,朝廷下令出兵镇压。被赶入深山的百姓,把菜吃完,只好采摘茶叶充饥。谁知,茶叶被虫吃光了,剩下的只是遍地的虫屎渣滓。人们发现,虫屎掉在水中,泡出一缕缕如血丝般的茶汁。试着一喝,味道香郁甘美。从此,人们便开始如法炮制“虫茶”,还一度成为“贡茶”。
生产虫茶的昆虫很多,而以化香夜蛾分布最广,这种化香夜蛾,在这种香味的引诱下蜂拥而来,并在此产卵。约过10多天后,一条条暗灰色的夜蛾幼虫便破卵而出,布满了叶面,一边蚕食着腐熟清香的叶子,一边排泄着“金粒儿”。
这时,“茶农”便收集这些“金粒儿”,剔除残梗败叶,晒干过筛,就得到粒细圆、油光亮、色金黄的“化香蛾金茶”,即“虫茶”。更为讲究的是,经阳光暴晒后,还要在铁锅里经180℃高温炒上20分钟,再加上蜂蜜、茶叶,才成为优质的虫茶。
前景:虫茶已成通道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近年来,通道在中国林学会陈幸良秘书长等专家精心指导下开展虫茶生产环境改善、人工繁殖茶虫种、饲料林培育、功效成分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经验。
“虫茶具有清热去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是一种集营养保健于一体、老幼皆宜的绿色生物饮品,前景好。”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田刚说,目前通道年产虫茶近10000公斤,年产值达800万元,带动就业人口1608人,成立相关合作社59个。虫茶已成为该县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之一,深受各地游客青睐。
记者了解到,当地还以“两茶一药”(茶叶、油茶、中药材)“一特两辅”县域主导产业为抓手,培育出了钩藤虫茶、谷雨藤茶(显齿蛇葡萄)虫茶、化香虫茶、青钱柳虫茶、鱼腥草虫茶、天蚕虫茶等六个虫茶产品,注册了“阿萨多谐”、“玉带虫酿”、“万佛寨”“哆谐籁”等商标,力争将通道虫茶打造成地方名片,形成著名品牌,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会上,70余名相关领域专家和虫茶从业者进行了交流,13位潜心研究虫茶的专家学者和从事虫茶产业发展的专家做了精彩研讨交流演讲。
X 关闭